开篇
和007一样,碟中谍8作为系列的终片充满着致敬,而不同的是最终清算几乎把之前所有的系列片串联到一起,不仅仅是人物更是伊森完成的不可能任务,正如开篇那段5秒销毁的录像带所言“所有的所作所为,最终把你引导了这里。” 史诗般的宿命感映衬这阿汤哥深邃的眼神,没有了早期几部的自信,也蜕去了之后的潇洒和狐疑,取而代之的则是责任和一点点迷茫,一点点力不从心……
前半段介绍世界观因为需要串联前作,又考虑到尽可能不成为粉丝向的终片,所以不免有些冗长。极具跳跃感和切割感的画面会略微让人短时间内难以接受,接下来简短介绍剧情:
剧情解析
[任务] :既要防止实体(失控的人工智能)掌控全球,又要阻止实体利用9个核武国家摧毁世界。
[三个阵营] :伊森团队、美国政府、盖布瑞尔团队。
[四个关键物] :十字钥匙、沉没核潜艇中的智能芯片、卢瑟制作的电子毒药、卢瑟制作的5D存储器。
[两个关键地点] :白令海的潜艇沉船点、南非仓库。
[简述剧情] :人工智能威胁伊森三天之内将核潜艇中的智能芯片送到南非仓库,否则夺取9个核武国家的核武毁灭世界,因为实体算到智能芯片是他夺取世界失败的关键之一。伊森的技术员卢瑟制作出电子毒药,可以附着在智能芯片上破坏实体的辨别能力并计划将计就计,在实体掌握核武的一瞬间利用电子毒药产生100毫秒间隔将实体抓到5D中。盖布瑞尔想要利用实体达到霸权目的,在电影初期杀死卢瑟抢到电子毒药。伊森在美国政府暗中帮助下用十字钥匙得到智能芯片之后抢过毒药并在团队配合下将实体抓获,阻止世界毁灭。
经典致敬
影片中特别致敬了碟中谍1和碟中谍3,这两部应该是我个人心目中在5之下的top2和top3。
1. 碟中谍1中那个倒霉的拉肚子程序员在8里摇身一变成为关键,看着即陌生又熟悉的脸庞然后突然被闪回点醒,“哦,原来是他啊!”只能有点感叹物是人非。
2. 美国干员是碟中谍1中害自己小队全灭的间谍父亲的儿子,8中和伊森放下杀父之仇冰释前嫌。
3. 碟中谍3中兔头在8中的解释不再是生化武器,而是失控人工智能的主体。
4. 百看不厌的变脸
5. 阿汤哥永远帅气的奔跑。一跑在狭小的监狱巷子,二跑在大马路,三跑在南非丛林,总之看上去真的好快
6. 徒手扒飞机。不过是盖布瑞尔操控下做空中表演的升级版,这真的是63岁吗?
7. 碟女郎经典起死回生能力。这一段影响特别深的有碟中谍3中朱丽娅在伊森心率被电停之后除颤仪和捶胸。
8. 美国政府官员被伊森的impressive履历震惊了,这一段直接回顾了莫斯科爆炸,毒气会议室等。
9. 任务完成后经典广场互相对视,可能有人觉得很尬但这是一个传承吧,而我到这时候总会会心一笑。
一点吐槽
1. 这是63岁?
2. 我和同学都一致认为就连美国队长都不可能在白令海5000英尺的海底无氧气罐无潜水服赤身裸体游到冰面上获救。可能的死法有窒息死、冷死、在海底被压强压死、上升过程爆炸而死……总之这一段太超现实了(虽然潜艇翻滚挺震撼的)
3. 伊森是怎么打开鱼雷仓门的?压强差难以想象
4. 其实美国政府没什么好纠结的,因为俄罗斯中国都有机会作出同样的事情:摧毁其他国家的核武发射基地。而俄罗斯中国都没这样做,说明他们都选择了将谁生谁死交给天意。
5. 班吉你是不是对南非仓库内的设计过于熟悉了呢?很怀疑你是那个人工智能
6. 如果,我是说如果,盖布瑞尔不把那个飞机贴你头上让你登机,你又该如何应对呢?
7. 我看到了三个博尔特
结语
非常完美的句号(至少对于粉丝的我来说)。170分钟前半段有点乏味,但那个潜艇开始翻滚之后就没有喘息机会了,各个要素拉满的同时最后自圆其说得合情合理。
只是最后在任务完成后伊森没有说出Mission accomplished! 这是因为伊森甚至都不在任务第一现场,完成后眼神中的迷茫不安大概也预示着自己年轻不再,需要大部分依靠团队而非极致的个人英雄主义,这也应该是唯一一个未致敬的大彩蛋吧。
很高兴成长的过程中有碟中谍系列陪伴,这个系列从我妈的青春开始,一直到我的青春结束,希望我学习到伊森的智慧和坚韧,而不是总是把事情拖到最后一秒才完成。
PS:今天这场电影过后我和NTU小伙伴正式各奔东西了,是碟中谍的终片也是我和你们在新加坡的终点。谢谢你们陪伴我在NTU短暂而快乐的时光,愿我们之后的道路再次交集,永远的五小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