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写不下了,拓展到这( zhè)里吧。
《南京照相馆》是好电( diàn)影,不仅仅由于题材,更因( yīn)为这个剧本,这是个好故( gù)事。
因为故事优秀,细节出( chū)色,观众才能对这个特殊( shū)题材感受更加深刻。
该片( piàn)的叙事很有特色—— 从大写( xiě)小,由小见大 。它聚焦历史( shǐ)大环境下的小人物,通过( guò)微观视角呈现宏观历史( shǐ)事件的横切面。

简单来说( shuō),就是开场先呈现历史背( bèi)景,把大环境交待清楚,相( xiāng)当于坐标系中的横轴;再( zài)逐个转移视角,聚焦到一( yī)个个小角色上。通过他们( men)的故事和经历,一点一点( diǎn)反哺到大环境,呈现纵轴( zhóu)向的全貌,这样一来,横向( xiàng)的广度与纵向的深度都( dōu)有了
所以这个剧本切入( rù)角度是很妙的。
每个人物( wù),一开始都是基于自我求( qiú)生本能而聚在一起,再从( cóng)角色自我遭遇、耳濡目染( rǎn)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以及( jí)那一张张照片定格下的( de)罪行逐步递进,三层线索( suǒ)环环相扣且相互映射,从( cóng)而一点点的构建出角色( sè)的弧光,最终塑造出一个( gè)个鲜明的角色,由他们的( de)故事还原出整个屠城血( xuè)证。
正是这样递进的线索( suǒ)逻辑,由角色的命运建立( lì)起强大的剧情张力,也完( wán)成从微小到宏大的情绪( xù)积累,使得民族情绪+家国( guó)情怀与叙事+角色塑造紧( jǐn)密结合,主旋律电影的格( gé)式都消解在了真实可信( xìn)的故事和人物塑造之中( zhōng),让电影的主题异常鲜明( míng)。
此外,电影的很多细节也( yě)非常出色。
所有的线索,来( lái)源于一张张照片。这是一( yī)个比较形象化的设定。
洗( xǐ)照片会用到显影液,会把( bǎ)所拍下来的显示在相纸( zhǐ)上。为什么要拍照?是为了( le)记录日军占领南京的“壮( zhuàng)举”,再从中选择出适合公( gōng)开的照片。然而显影液是( shì)“公正”的,会显示出所有内( nèi)容,选择什么样的照片,成( chéng)为串联线索的主线。
都说( shuō)人性是复杂的,“复杂”在什( shén)么地方?在于他们的选择( zé)。
片中的几位主要角色,很( hěn)多都是有着各自缺陷的( de)小人物,有逃兵、也有投降( jiàng)派。
★比如王传君饰演日本( běn)翻译官王广海,是一个为( wèi)了活命与侵略者合作的( de)人,他面对同胞被杀表现( xiàn)的比较木然,但他没有捅( tǒng)破苏柳昌的谎言,也没有( yǒu)把枪给正在跟宋存义(周( zhōu)游)搏斗的日本人,能看出( chū)他的内心也是复杂的。

他( tā)的妻儿最后在河边人群( qún)中被集体屠杀,他知道吗( ma)?个人理解他当时是不知( zhī)情的,因为他把头转过去( qù)不敢看。
但下一幕,妻儿的( de)通行证出现在他身上,说( shuō)明他还没给出去,那时候( hòu)他应该知道妻儿大概率( lǜ)遭遇不测,因为他找不到( dào)家人了,所以才会有随后( hòu)举动。不仅仅是因为情妇( fù)要被侮辱才暴走的。
人性( xìng)虽复杂但有底线,能让所( suǒ)有人做出自己选择。
那些( xiē)为了生存换来的通行证( zhèng),变成了能把罪恶证据传( chuán)递出去的关键。
★ 原岛大地( dì)饰演的日本摄影师,一开( kāi)始他一直表示自己只是( shì)个摄影师,从而制造出一( yī)个“善良”人设的假象。
到了( le)最后才会发现,他不是善( shàn)良,只是胆小而已,用虚伪( wěi)的善良让对方替自己做( zuò)事,再用别人的手杀掉对( duì)方,日本军官所写的“仁义( yì)礼智信”几个字是莫大的( de)讽刺。
有一个细节,他连切( qiè)腹的勇气也没有,经常切( qiè)腹的人都知道,那一刀扎( zhā)下去还要横着划开,但他( tā)没有,刺了一刀就不动地( dì)方了,最后还得依靠军官( guān)补枪。
俺不太了解武士道( dào),按理说切腹完成之后再( zài)补刀才对,军官给丫一枪( qiāng),究竟是想给他个痛快,还( hái)是打断他的切腹,就是看( kàn)不起他,个人理解是后者( zhě)。
★ 刘昊然饰演的苏柳昌,真( zhēn)实身份是一名邮递员,一( yī)开始为了活命才不得不( bù)冒充照相馆的学徒。
邮递( dì)员的特征,就是会跑遍南( nán)京城,正因为在相片中看( kàn)见了一幕幕曾经熟悉的( de)地方变成断壁残垣、血流( liú)成河,才让他的内心和动( dòng)机一点点的变化。

在极端( duān)环境下,每个人的视角都( dōu)是片面化的,但小小的照( zhào)片会让他们知道整个事( shì)件的全貌。 所以他们不会( huì)跟恶魔做“朋友”。照相馆幕( mù)布墙的片段,呈现了祖国( guó)大好河山,最后一幕停留( liú)在了万里长城,是中国人( rén)的精神图腾。
电影在情感( gǎn)和镜头处理上非常克制( zhì),没有什么过激的场面,但( dàn)整体给人的感受是非常( cháng)沉重后劲儿很大,却也更( gèng)加清晰感受到,那些曾经( jīng)遭遇的苦难,如今都化作( zuò)自强的力量。
相机的快门( mén)与枪的扳机也构成了一( yī)层呼应,相机会记录日寇( kòu)屠杀平民的罪恶,也会记( jì)下恶魔被枪决的瞬间,还( hái)在于相机在什么人手里( lǐ)。
那一张张照片,会曝光恶( è)魔的真实嘴脸。在不能见( jiàn)阳光的暗房里,让那些不( bù)能见光的照片重见天日( rì)。
片中有句台词,衣服沾上( shàng)了血,可以洗白的。
但照片( piàn)所拍下的罪行,永远也“洗( xǐ)”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