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地關懷聾人族群,近( jìn)年香港難得一見的清流( liú)之作,全片通俗易懂,所謂( wèi)通俗也並非只強調正能( néng)量或是控訴、悲天憫人等( děng),而是在簡單易懂的故事( shì)中,仍流露出作者的品味( wèi)與對生命的理解,更重要( yào)的是,成功的做到讓人理( lǐ)解戲中角色,真正的用電( diàn)影把聾人族群跟觀眾連( lián)結起來 。
本片以聾人族群( qún)為題材為出發點創作,通( tōng)常這種較有公益性題材( cái)的電影,很容易淪為正能( néng)量說教(甚至是消費議題( tí))的作品,但本片以認真的( de)田調與前期準備成功建( jiàn)立成讓人對團隊掌握議( yì)題寫實度的可信 。在演出( chū)上,首先因找來眾多真實( shí)的聾人演出而建立了觀( guān)影體驗的真實感,尤其吳( wú)祉昊的演出讓人難以相( xiāng)信他是第一次演戲,對香( xiāng)港新演員不完全熟悉的( de)我在觀影時一直以為他( tā)是從劇場出身的實力派( pài)之類的,直到映後座談看( kàn)到本人才發現是真正的( de)聾人,直接敬佩得泛淚了( le) 。即便男女主角以及小朋( péng)友角色找來了專業演員( yuán)擔任,也因為著重長時間( jiān)的演員訓練與考究,讓他( tā)們的演出達到了驚人的( de)說服力(據映後游學修所( suǒ)說他很少參與到準備時( shí)間這麼長的香港電影,而( ér)鍾雪瑩則早已在參演前( qián)已有學手語的經驗) ,儘管( guǎn)兩人都已是觀眾的熟面( miàn)孔,但觀影當下我還是被( bèi)完全說服而入戲,兩人的( de)表演真的十分亮眼(動筆( bǐ)時鍾雪瑩已拿到金馬獎( jiǎng)最佳女主角,實力無需再( zài)多說) 。
特別想要一說的,是( shì)我認為本片導演黃修平( píng)絕對已是當代香港大師( shī)之列(或許在香港已有此( cǐ)地位但似乎在其他地方( fāng)還沒被太多人認識),從《狂( kuáng)舞派》系列,《哪一天我們會( huì)飛》以及新作中,都能看到( dào)他如何關注新生代的香( xiāng)港文化,單從每部電影都( dōu)讓新世代演員被看見,甚( shèn)至發揮出他們的最好成( chéng)績即可見一斑,本作中,我( wǒ)看見了他關注聾人族群( qún)的同時,更關注了這一代( dài)聾人的何去何從,透過三( sān)個不同定位的聾人青年( nián)的情感交流,以及童年、手( shǒu)語與潛水等元素的串連( lián),甚至試圖找出專屬他們( men)的香港光譜(後段空鏡的( de)運用十分打動我),真正的( de)理解文化再以自身的價( jià)值觀訴說,正是作者的體( tǐ)現,本片的片名,用了「看我( wǒ)今天怎麼說」扣起了聾人( rén)、手語與成長甚至是香港( gǎng)的表達欲,手法高明 。
而除( chú)了內容文本以外,在技術( shù)面上也做到了很棒的處( chù)理,音效的處理只要進場( chǎng)看電影絕對明白它對本( běn)片的重要性,入圍金馬實( shí)至名歸(非炫技而是幫助( zhù)到影片的表達與理解),金( jīn)馬入圍的三項的確是本( běn)片最突出的要素,其他技( jì)術要素相對來說看似失( shī)色,但其實攝影美術等也( yě)是十分到位,而且我認為( wèi)本片出色之處,正是他資( zī)源分配的選擇,在資源一( yī)定有限的前提下,我感受( shòu)到本片每每的選擇都是( shì)站在以題材的內容為優( yōu)先考慮,技術為次,讓我深( shēn)感「電影原來應該要這樣( yàng)拍才對啊」 。
本片是筆者這( zhè)次金馬影展心中的最佳( jiā),因此通篇讚揚,敬希鑒諒( li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