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 chù)、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 zhǎng)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 chén)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 mò)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qiè)。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 hé)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 shān)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 tán)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 shí)旧山河,朝天阙。
星影汇讯( xùn) 这个春节档,因为张艺谋( móu)的新片《满江红》,岳飞的故( gù)事再次被人们记起。
电影( yǐng)《满江红》讲述南宋绍兴年( nián)间,岳飞死后五年,秦桧率( lǜ)兵与金国会谈。会谈前夜( yè),金国使者死在宰相驻地( dì),所携密信也不翼而飞。小( xiǎo)兵张大(沈腾 饰)与亲兵营( yíng)副统领孙均(易烊千玺 饰( shì))机缘巧合被裹挟进这巨( jù)大阴谋之中,宰相秦桧(雷( léi)佳音 饰)命两人限一个时( shí)辰之内找到凶手。
伴随危( wēi)机四伏的深入调查,宰相( xiāng)府总管何立(张译 饰)、副总( zǒng)管武义淳(岳云鹏 饰)、舞姬( jī)瑶琴(王佳怡 饰)等人卷入( rù)局中,案件的背后似乎隐( yǐn)藏着一场更大的阴谋。局( jú)中有局、人心叵测,一夜之( zhī)间风云变幻,各方势力暗( àn)流涌动……
虽然电影讲述的( de)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背( bèi)后的历史和流传至今的( de)岳飞精神都是实实在在( zài)的。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 zì)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 shěng)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 jīn)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 zú)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 nán)宋“中兴四将”之首。他既是( shì)千古名将,连结河朔,积极( jí)与义军联络抗金、收复襄( xiāng)阳六郡,北伐中原;又是民( mín)族英雄的代表人物,孙中( zhōng)山评价岳飞:岳飞魂,是中( zhōng)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 jiù)是民族魂。
这样一位英雄( xióng)人物,人生经历却令人唏( xī)嘘:在收复国土、还我河山( shān)的大业眼看就要完成时( shí),被十二道金牌强行召回( huí),之后蒙冤被抓,屈死狱中( zhōng),历史随之改写。一首《满江( jiāng)红》道尽英雄豪迈与无奈( nài)不甘。
岳飞的故事早已家( jiā)喻户晓,但背后的历史细( xì)节可能并非每个人都熟( shú)悉。在电影《满江红》上映前( qián),我们不妨在回顾下这段( duàn)历史。
更多关于这段历史( shǐ)的分享可以点击最新一( yī)期时光播客 《满江红》背后( hòu)的历史:秦桧为何要杀岳( yuè)飞?
靖康之耻
《满江红》中写( xiě)道,“靖康耻,犹未雪”。“靖康之( zhī)耻”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 huì)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 běi)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 èr)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 shǐ)事件。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 tiān)会三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 liǎng)路南下攻打宋朝。东路由( yóu)完颜宗望领军攻燕京。西( xī)路由完颜宗翰领军直扑( pū)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 dù)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 nán)开封)。宋徽宗见势危,乃禅( chán)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 qīn)宗。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 nián),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 bīng)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 bī)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 qiú)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 wàn)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 jiān)、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 jūn)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 jīn)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 sòng)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 yì)和,被金人拘禁。
“靖康之耻( chǐ)”事件中,除徽钦二帝之外( wài),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 gōng)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 sān)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 chéng)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 jìng)康之变直接导致了北宋( sòng)的灭亡。
岳飞之死
绍兴十( shí)一年(1141年),金国在无力攻灭( miè)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 xīn)与宋议和。宋廷乘机开始( shǐ)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 yóu)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 yuè)飞、韩世忠二人。四月,张俊( jùn)、韩世忠、岳飞三大将被调( diào)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 gōng)职,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 shǐ),岳飞为枢密副使。
五月,张( zhāng)俊在和岳飞巡视楚州韩( hán)世忠的军队时,暗中挑唆( suō)岳飞,欲一同分解此军,却( què)遭岳飞严肃回绝。秦桧又( yòu)欲借军吏耿著之事陷害( hài)韩世忠,岳飞得知,便修书( shū)通报韩世忠,再次保全了( le)韩。岳飞回朝后,即遭秦桧( guì)党羽万俟卨、罗汝楫的弹( dàn)劾,诬蔑岳飞援淮西“逗留( liú)不进”、主张“弃守山阳(楚州( zhōu))”,要求免除岳飞枢密副使( shǐ)之职。八月九日,岳飞被罢( bà)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的( de)闲职,岳飞自请回到江州( zhōu)庐山旧居赋闲。
在秦桧授( shòu)意下,张俊利用岳家军内( nèi)部矛盾,威逼都统制王贵( guì)诬陷岳飞,王贵屈从。又收( shōu)买张宪部副统制王俊,让( ràng)其出面首告张宪“谋反”,从( cóng)而牵连岳飞,并命人代他( tā)写好一份告首状。王俊利( lì)用张宪出外之机,先将告( gào)首状投送王贵。王贵又将( jiāng)此状送交秦桧心腹林大( dà)声。林又将此状转递到枢( shū)密行府张俊的手中。不久( jiǔ)张宪来到,张俊便就势将( jiāng)张宪逮捕。
张俊私设公堂( táng),向张宪严刑逼供,毫无结( jié)果之下,竟捏造张宪口供( gōng)“为收岳飞处文字谋反”。十( shí)月十三日,岳飞被投入大( dà)理寺狱中,此前其长子岳( yuè)云也已下狱。

十二月二十( shí)九日,奸臣秦桧以“莫须有( yǒu)”的罪名将岳飞治罪,在临( lín)安(今杭州)风波亭中被赐( cì)死。有说法岳飞是在临安( ān)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 lē)(猛击胸肋)而死,还有一种( zhǒng)说法为岳飞被“赐毒酒”而( ér)死或被吊死,时年三十九( jiǔ)岁。正史中对岳飞之死没( méi)有详细记载。岳飞死后,南( nán)宋马上有金签订了和平( píng)协议。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 qín)桧病死,张孝祥等人上书( shū)要求为岳飞昭雪冤案。万( wàn)俟卨凭借宰相的大权,坚( jiān)决阻止为岳飞昭雪,他对( duì)高宗赵构说:“虏方顾和,一( yī)旦录故,将疑天下心,不可( kě)。”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 zōng)赵昚即位,降旨为岳飞“追( zhuī)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 qí)后,特与录用”,冤狱终于平( píng)反。隗顺之子告知宋廷其( qí)父安葬岳飞之前情,宋廷( tíng)乃将岳飞以礼改葬在西( xī)湖栖霞岭。淳熙四年(1177年),宋( sòng)孝宗令太常寺为岳飞拟( nǐ)定谥号,初拟“忠愍”,次年(1178年( nián))最终确定为“武穆”。
绍兴和( hé)议
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 jīn)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订立的( de)和约:宋向金称臣,金册宋( sòng)康王赵构为皇帝;划定疆( jiāng)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 xī)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 nán))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 jīn);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 gè)25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 kāi)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 zhōu)交纳。绍兴和议实现后,金( jīn)把宋徽宗的灵柩,以及宋( sòng)高宗生母韦氏送回南宋( sòng)。

绍兴和议的前一年,即公( gōng)元1140年,金兵又一次大举南( nán)侵,可是各路军队连遭失( shī)败。在顺昌(今安徽阜阳)之( zhī)战中,宋军以少胜多,击败( bài)了金军。接着岳飞率领岳( yuè)家军又取得郾城大捷,打( dǎ)败了金军的主力,先后收( shōu)复了郑州、洛阳等城。
此时( shí)金兵打算撤至河北,南宋( sòng)举国上下要求收复北方( fāng)的呼声很高,抗金形势一( yī)片大好。可是,以妥协苟安( ān)为国策的宋高宗,既害怕( pà)宋军的胜利影响他的求( qiú)和,更害怕岳家军从金营( yíng)迎回徽钦二帝,从而威胁( xié)自己的帝位。于是,高宗和( hé)秦桧商定,命令各路军队( duì)班师,并在一天内连下十( shí)二道金牌逼令岳飞退兵( bīng)。岳飞悲愤地说:“十年之力( lì),毁于一旦。”由于各路宋军( jūn)退兵,将已收复的国土又( yòu)拱手让给了金。
公元1141年,宋( sòng)高宗为了向金表示议和( hé)“诚意”,解除了岳飞、韩世忠( zhōng)、张俊三大帅的兵权,撤消( xiāo)了对金作战的专门机构( gòu)。随后,高宗派使者到金求( qiú)和,在使者叩头哀求下,金( jīn)以“必杀岳飞”为条件,答应( yīng)和议。岳飞死后,双方签订( dìng)了绍兴和议。
岳母刺字
“岳( yuè)母刺字”应该是有关岳飞( fēi)流传最广的民间故事之( zhī)一。岳飞背后刺字一事始( shǐ)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卷( juǎn)三百八十 《何铸传》中。何铸( zhù)在审问岳飞时看到“背有( yǒu)旧涅‘精忠报国’四大字,深( shēn)入肤理”。书云:“初命何铸鞠( j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精( jīng)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lǐ)”。但书中未注明此四字出( chū)自“岳母”之手。
至明代中叶( yè),岳飞的故事开始广为流( liú)传。成化年间创作的《精忠( zhōng)记》,也仅提及岳飞背脊有( yǒu)“赤心救国”字样。在嘉靖三( sān)十一年(1552年)熊大木的《武穆( mù)精忠传》记有岳飞见汤阴( yīn)家乡有人因生活所迫,聚( jù)啸山林,为自勉和勉人,乃( nǎi)去钱请工匠在背上深刺( cì)“精忠报国”四字。明末,由李( lǐ)梅草创,冯梦龙改定的《精( jīng)忠旗传奇》,内称:“史言飞背( bèi)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 fēi)令张宪所刺”。

“岳母刺字”最( zuì)早见于清乾隆年间,杭州( zhōu)钱彩评《精忠说岳》,该书第( dì)22回,回目“结义盟王佐假名( míng),刺精忠岳母训子”。内容为( wèi),岳飞不受杨么的使者王( wáng)佐之聘,其母恐日后还有( yǒu)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 fēi),倘若一时失察受惑,做出( chū)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 yú)一旦。于是祷告上苍神灵( líng)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 le)“精忠报国”四字。该书叙述( shù)岳母刺字时,先在岳飞脊( jí)背上,用毛笔书写,再用绣( xiù)花针刺就,然后涂以醋墨( mò),使永不褪色。
还我河山
岳( yuè)飞一直是爱国精神的代( dài)表人物。民国初年,文字学( xué)家周承忠从岳飞手书李( lǐ)华《吊古战场文》碑拓中集( jí)出“还我河山”四字,刊登于( yú)《中国形势一览图》的扉面( miàn)上,后又被《东方杂志》转载( zài)。1931年,“九·一八事变” 爆发,东北( běi)沦陷,中华民族发出了抗( kàng)日救亡的吼声:“还我河山( shān),勿忘国耻。”

《中国形势一览( lǎn)图》的编著者童世亨为激( jī)励国人,将周承忠集钩岳( yuè)飞草书“还我河山”四字作( zuò)为扉页,刊入再版的地理( lǐ)图册首页,迅速传遍全国( guó)。“还我河山”从此与《满江红( hóng)》词一起,成为了岳飞精神( shén)的象征。
岳家军
南宋初年( nián),在宋金民族斗争的烽火( huǒ)烈焰之中,逐渐锻炼出几( jǐ)支抗金大军,其中最主要( yào)的有岳飞的岳家军,张俊( jùn)的张家军,韩世忠的韩家( jiā)军,杨沂中的杨家军,刘光( guāng)世的刘家军等。岳飞所部( bù)岳家军,骁勇善战,控扼荆( jīng)襄战略要地,成为南宋朝( cháo)廷立国江南的屏障,在抗( kàng)金斗争中起着举足轻重( zhòng)的作用。岳飞统率的岳家( jiā)军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包( bāo)容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组( zǔ)成了一个庞大的武装集( jí)团。
跟随岳飞从北方来到( dào)江南的主要是前东京留( liú)守司的士卒。但是这些老( lǎo)班底人数不足两千,而且( qiě)长期战争中真正存活下( xià)来的就更少了。军贼战败( bài)而并与岳家军者、各地官( guān)军而陆续被岳飞归并者( zhě)、游寇战败而被岳家军俘( fú)虏者则构成了岳家军大( dà)军的主要组成。比如,杨幺( yāo)战败后,岳飞精选了杨幺( yāo)步卒并入本军。这使得岳( yuè)飞大军扩充到10万人以上( shàng),杨幺并入岳家军有五六( liù)万人之众,远超过岳家军( jūn)在剿灭杨幺前的大军数( shù)量。
岳家军纪律严明,训练( liàn)有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 bù)掳掠”,金人有“撼山易,撼岳( yuè)家军难”之语。部队久驻鄂( è)州(治今湖北武昌),南宋末( mò)年抗击金蒙的将士,很多( duō)就是岳家军子孙。
秦桧
岳( yuè)飞之死是否受到宋高宗( zōng)赵构的授意难有定论,但( dàn)直接凶手肯定是秦桧无( wú)疑。秦桧的铜像至今仍跪( guì)于岳飞墓前。秦桧,字会之( zhī),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 jiāng)苏南京)。南宋初年宰相、奸( jiān)臣,主和派、投降派的代表( biǎo)人物。

靖康二年(1127年),因上书( shū)金帅反对立张邦昌,随徽( huī)、钦二帝被俘至金,为挞懒( lǎn)信用。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 nián)),秦桧回到临安,力主宋金( jīn)议和,提出“如欲天下无事( shì),南自南,北自北”的南北分( fēn)治方略。绍兴元年(1131年),擢参( cān)知政事,随后拜相,次年被( bèi)劾落职,绍兴八年(1138年)再相( xiāng),前后执政十九年,历封秦( qín)、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 xìn)。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 bìng)逝,时年66岁,追赠申王,谥忠( zhōng)献。开禧二年(1206年),宋宁宗追( zhuī)夺其王爵,改谥谬丑。嘉定( dìng)元年(1208年),史弥远执政后又( yòu)恢复其王爵和谥号。
秦桧( guì)历来被认为是害死岳飞( fēi)的头号元凶,另外他也被( bèi)很多人怀疑是金安插在( zài)南宋的内奸。
建炎四年(1130年( nián)),挞懒率兵进攻山阳(今江( jiāng)苏淮安),秦桧随军同行。十( shí)月,秦桧携家眷离开金营( yíng),取道涟水军水砦,返回行( xíng)都临安(今杭州)。秦桧归宋( sòng)后,自称杀了监视自己的( de)金兵,抢了小船逃回。朝臣( chén)多持怀疑态度,但宰相范( fàn)宗尹、枢密院李回与秦桧( guì)关系要好,竭力保荐他的( de)忠心。首先秦桧口中他逃( táo)离金营的经过太过牵强( qiáng),再加上他一回到南宋就( jiù)力主议和,历史上一直有( yǒu)秦桧是金国内奸的猜测( cè)。

金兀术
在南宋与金的兵( bīng)戎交锋中,金兀术是岳飞( fēi)最重要的敌手。金兀术即( jí)完颜宗弼,女真族,女真名( míng)兀术,又译作乌珠、斡啜,斡( wò)出、晃斡出。生于黑龙江省( shěng)哈尔滨市阿城区海沟河( hé)畔。是金朝开国皇帝金太( tài)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 zi)。
完颜宗弼最初跟随异母( mǔ)兄弟宋国王·完颜宗望(金( jīn)太祖第二子)追击辽朝天( tiān)祚帝·耶律延禧于鸳鸯泺( luò)。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随军攻( gōng)打北宋,克汤阴,参加围攻( gōng)东京。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率( lǜ)军攻打山东,击败宋军数( shù)万,连克青州、临朐等城。天( tiān)会七年(公元1129年),复率军攻( gōng)打北宋,先后在大名府、和( hé)州击败宋军。此后一直是( shì)金朝主战派的代表,并领( lǐng)导了多次南侵,与宋军先( xiān)后在黄天荡、富平、和尚原( yuán)、两淮等地展开激战,胜败( bài)不一。
天眷二年(公元1139年)金( jīn)、宋两国签订和议。次年,宗( zōng)弼杀金朝主和派大臣完( wán)颜昌等,撕毁和约,再次大( dà)举南侵,但在顺昌、颍昌、柘( zhè)皋镇等地大败,被迫退守( shǒu)开封。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利( lì)用南宋宰相秦桧除掉大( dà)将岳飞等人,迫使南宋称( chēng)臣,并签定“绍兴和议”,以功( gōng)进封太傅。皇统二年(公元( yuán)1142年),宗弼还朝,独掌军政大( dà)权。皇统八年(公元1148年),宗弼( bì)在上京会宁府病亡。
《满江( jiāng)红·怒发冲冠》
《满江红·怒发( fā)冲冠》自明代发现以来至( zhì)二十世纪初,世人一直认( rèn)为是岳飞的作品。明代弘( hóng)治年间,浙江镇守太监麦( mài)秀命人将这首《满江红》词( cí)刻于杭州岳飞庙碑之上( shàng),并由赵宽书写,显然认为( wèi)此词系岳飞所作。明人徐( xú)阶所编《岳集》持相同观点( diǎn)。此后数百年间,人们对此( cǐ)深信不疑。
二十世纪三十( shí)年代起,先后有余嘉锡、夏( xià)承焘、徐著新等学者对将( jiāng)《满江红·怒发冲冠》定为岳( yuè)飞所作的观点提出质疑( yí)。其理由主要是,岳珂所编( biān)《金佗稡编》《鄂王家谱》没有( yǒu)收录这首《满江红》词,而且( qiě)弘治十五年(1502)赵宽所书《满( mǎn)江红》词碑之前,从未见到( dào)过此词在世间流行。
另外( wài)的依据是岳飞遇害后的( de)历史背景。迫于秦桧及同( tóng)党淫威,岳飞来往文稿多( duō)被损毁灭迹,而且此时岳( yuè)飞一家已被定性为朝廷( tíng)忤逆,眷属被远戍遣散,时( shí)人唯恐避之不及,和岳飞( fēi)关联的史迹皆被毁匿。
还( hái)有人对词中“驾长车踏破( pò)贺兰山缺”语句提出质疑( yí),指出贺兰山与黄龙府方( fāng)向相对、相距甚远,而且是( shì)岳飞没有经历过的地方( fāng),不可能在词作中使用。因( yīn)此不少学者认为这首《满( mǎn)江红》词是后人伪托岳飞( fēi)所作,伪托者疑为明人。有( yǒu)人认为是为此词刻碑的( de)相关人士,即麦秀、扬子器( qì)、赵宽、李桢等;有人疑为明( míng)弘治年间时人反抗西北( běi)鞑靼人欺扰期间,王越或( huò)幕府手下人等为鼓舞人( rén)心而作;有人疑作者是明( míng)朝大臣于谦,认为这是作( zuò)者由“土木之变”联想到“靖( jìng)康之变”,借岳飞抗金事迹( jì)抒发胸中愤慨激烈心情( qíng)写成的,这首《满江红》词和( hé)于谦的《石灰吟》等作品意( yì)境风格一致,在文笔上“等( děng)闲”一词也许是诗人于谦( qiān)的习惯。

很多学者对这种( zhǒng)质疑提出反驳,认为《满江( jiāng)红·怒发冲冠》作者是岳飞( fēi)不可动摇。邓广铭、王瑞来( lái)等提出若干条理由。一、这( zhè)首《满江红》词表述的思想( xiǎng)感情和那种慷慨激昂的( de)风格,和岳飞被《金佗稡编( biān)》收录的若干题记、诗词中( zhōng)的情感风格基本一致,说( shuō)岳飞写不出这样的词作( zuò)是站不住脚的。二、从汤阴( yīn)岳飞庙发现王熙天顺二( èr)年(1458)所书《满江红》词碑,早于( yú)赵宽所书《满江红》词碑四( sì)十四年,可见有人说赵宽( kuān)所书此词之前未曾见过( guò)此词出现的说法错误。王( wáng)越生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他( tā)先后在西夏地区与敌军( jūn)交战的年代最早是成化( huà)八年(1472),最迟是成化十七年( nián)(1481),而王熙所书《满江红》词是( shì)天顺二年(1458),早于王越作战( zhàn)之时。三、元人杂剧的《岳飞( fēi)破虏东窗记》第三折中有( yǒu)《女冠子》一词:“怒发冲冠,丹( dān)心贯日,仰天怀抱激烈。功( gōng)成汗马,枕戈眠月。杀金酋( qiú)伏首,驾长车踏破贺兰山( shān)缺。言愁绝,待把山河重整( zhěng),那时朝金阙。”与这首《满江( jiāng)红》词相比,有的句子全同( tóng),有的句子相似,有明显的( de)演变痕迹,这也是明代之( zhī)前就有这首《满江红》词流( liú)传的证据。